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行業動态
中國鋼鐵業未來何去何從?
中國鋼鐵行業麻煩不斷,企業連年虧損,裁員消息不斷曝出。未來的中國鋼鐵行業将何去何從?
  在5月16日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在積極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産能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當前推進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是加快智能制造發展。智能制造是制造業未來發展的重大趨勢,也是當前鋼鐵行業提質增效的重要着力點。
  政策引導鋼鐵智能化
  據記者了解,工信部4月發布了智能制造試點示範2016專項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将在鋼鐵行業開展流程型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方面重點開展試點示範。那麼,中國鋼企離智能制造究竟還有多遠?
  “中國制造業在關鍵的共性技術方面與制造業強國差距還比較大,德國、美國是在高平台上創新,不像我們,想吃饅頭得先從種麥子開始。”曾經參與起草《中國制造2025》的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上述看法。
  李北光指出,在政策層面,國家對智能化創新給予重點扶持。《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的“工業強基”工程中,明确了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海洋工程等領域需要重點發展18項技術、19項核心基礎零部件、5項先進基礎工藝以及13種産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财政部為此專門設立專項補助基金給予相關企業資金支持,專項補助标準原則上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20%,單個項目專項資金補助總金額不超過5000萬元。
  他同時表示,這些扶持政策主要針對的是具有研發創新基礎的企業。就鋼鐵行業而言,受益最大的細分領域主要還是具有一定規模、有研發能力的大型鋼企。如鋼研高納、撫順特鋼、寶鋼股份、久立特鋼等新材料公司。
  分析師王國清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則認為,單一依靠鋼企自身解決智能制造問題的模式遠遠不夠,需要從監管、資金、技術等多個層面,政府、社會以及科研機構、裝備制造企業形成合力來推動。應該多鼓勵企業集成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行業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等兩化融合技術,從整體上提高鋼企智能化水平。
  體制阻礙鋼鐵業轉型
  在天津冶金軋一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澤普看來,雖然全球500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種産品産量位居全球第一位,但是中國距離一流制造強國的目标還很遠。
  “現在我們的管理體制還處在工業2.0電氣化的時代,這種體制要适應工業4.0幾乎是不可能的。體制上的問題不從根本上解決,規劃再好的藍圖,實施起來難度都很大。”楊澤普說。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雖然在中國以智能制造推動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發展迫在眉睫,但欲速則不達,這個過程很艱難。“長期處在2.0工業思維之下的技術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是其最大障礙,因為他們的技術與思維模式相對滞後。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領導者必須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要防止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宋清輝說。
  中國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産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采購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呂漢陽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則指出,我國鋼鐵行業“兩化”融合發展不平衡,仍存在落後的企業和落後的生産線,有的還處在工業2.0的水平,甚至1.0的水平。即使是先進的鋼鐵企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同行相比也還有一定差距。他認為,目前我國粗鋼産能很高,與高端鋼鐵的生産相比差距還很大。
  呂漢陽認為,智能制造更多是一個體制和結構的分布問題。他進一步解釋,鋼鐵行業如果一開始就采取市場化運作體制,就不會出現地方企業一窩蜂上馬項目,也不會陷入産能過剩的困境。“所以,無論是智能化還是轉型升級,解決好體制和結構分布問題才是關鍵。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呂漢陽說。
  市場化手段
  助鋼企去産能
  有業内人士指出,鋼鐵企業在面對技術、資金造成的諸多問題時,已然沒有更多的選擇。那麼智能化能否使鋼企走出産能過剩的怪圈呢?
  據記者了解,面對即将來臨的智能化制造浪潮,一些低端鋼鐵企業處在生死邊緣。“主要是缺乏資金,上項目搞研發沒有錢怎麼辦?同時,一些技術或是工藝都需要升級改造,但依然是要錢。按照現在企業的經營情況難度非常大。”東北地區一位不願具名的鋼鐵企業負責人向《中國企業報》記者抱怨。
  他認為,鋼鐵去産能不能簡單地關停并轉,要采用市場化的手法公平處理。如嚴格執法,從環境保護、能源消耗以及工業廢棄物排放等方面下手;稅收金融及政策扶持也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還要從工藝技術是否先進,裝備是否優化,效益高低的角度優勝劣汰,産品結構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也應讓其自然出局,而不是強制關停。
  青島鋼鐵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勇在談到鋼鐵去産能時認為,“去産能應以企業為主,政府統籌協同,員工配合,重點是做好員工的轉産、轉移和職業再培訓、再就業,以及下崗人員的妥善安置和社會補救工作。”
  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竹明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制造2025》給鋼鐵行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迫使鋼鐵企業在去産能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綠色制造,另一個就是智能制造。
  張竹明指出,《中國制造2025》為整個行業智能化、自動化提供了綱領性的指引。“從數據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多方面轉型升級,最後達到智能制造的高度。隻要瞄準方向堅持不懈,就能實現最終的趕超。當然,具體還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去做。”

點擊這裡給我發消息18禁啪啪午夜剧场视频在线观看